楊博如導師著《大成功法則》金石堂、博客來---各大書局有售
時勢造英雄,英雄造時勢
時勢、環境是客觀的,而人是環境的產物,大時代洪流往往是影響我們成功與否的重大因素,外在因緣如果不具足,難免讓我們懷才不遇,壯志難伸。
一個人的成功除了個人的努力之外,機緣是不可或缺的條件。宋朝宰相呂蒙正(西元946-1011年)曾經在太宗、真宗兩朝,三次當上宰相,官至極品,位列三公,但是他年輕時候時運不濟,空有滿腹學問,卻連一餐都吃不飽,每個人都看不起他。
姜子牙曾經在商朝做過小官,後來因為紂王暴政民不聊生,便辭官隱居在蟠溪峽。一直到十年之後,姜子牙已經八十三歲高齡,才遇到求賢若渴的周文王拜他為師,居帥位,掌大權,終於推翻商紂暴政。
沒有因緣,就沒有成功,「因緣」是成功富貴的重要條件。王永慶成為經營之神有他的時代背景,當年的時代因緣已經不復存在,我們不可能再成為王永慶,慶幸的是,我們也有我們的時代背景,造就成功富貴的「因緣」一定存在,就看我們能不能發現它、創造它、掌握它!
你在「善緣銀行」有帳戶嗎?
每個人在「善緣銀行」都有很多種類型的帳戶,這些類型包括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等五種,其中,「人緣(脈)」帳戶是很重要的一種。
歷史上,戰國時期的養士之風非常盛行,是各國儲備人才,培植勢力的方法。
當時的國君,如:魏文侯、齊宣王、燕昭王,以及貴公子,如:齊國的孟嘗君、趙國的平原君、魏國的信陵君、楚國的春申君等,都是非常知名的養士人物,食客甚至多達數千人。他們藉著養士提高自己的聲望,國家有難的時候,所養的食客也能為他們策畫效命、屢建奇功,像是荊軻、毛遂等人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。
有趣的是,當這些國君們出現在別的時空圖謀大業的時候,會不會有無人可用的窘境?
答案當然是不會。因為他們不僅已經在戰國時期培養了與能人志士的良好因緣,而且培養人脈也變成固定的行為模式,所以他們身邊總是圍繞許多強將、能人,幫助他們打天下。
想要成為大企業家,同樣需要許多好幫手,才有辦法將龐大的公司治理得井然有序,我們也可以發現大企業家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那就是善於培植人才。
例如郭台銘先生的鴻海集團,公司遍及海內外,橫跨亞、歐、美三洲,員工數萬名,前廣達執行長王震華先生還曾公開推崇說:「郭台銘是他心目中的成吉思汗。」
我們要思考的是,即便郭台銘先生擁有天大的福報,如果缺乏人脈因緣的話,他的富有就一定不是以企業家的型態出現,而是以其他方式取得。
這麼龐大的集團組織並不是隨機形成的,而是由超過我們想像的無數時空、無數因緣累聚起來的現象。透過先天吸引力法則,那些累積下來的人脈在這個時空一一變成股東、廠商、員工、競爭對手……等,就形成膾炙人口的「鴻海傳奇」。
事實上,郭台銘先生在人才的選拔和培育上,下過非常大的工夫,例如:為了培養所謂的「世幹班」,還讓在台北、美國、中國大陸的公司幹部去海外受訓,將他們培養成國際化的人才,為此花費上千萬美金也再所不惜。這就是一種結緣、攀緣的舉動,這個習慣讓郭台銘先生與菁英們產生深厚的緣份,而在許多時空當中共同打拼著。
你可以發現這種情形,和我們在下一章「馬太效應」要介紹的電子上市公司董事長的模式是一模一樣的,這也是成功企業家的成功模式。有志成為大企業家的讀者,也應該模仿卓越,及早開始這麼做,因為龐大的人脈因緣需要漫長的時間累積。「千軍易得,一將難求」。人才不會自己憑空出現,一定要主動創造自己跟他們的良好緣份,累積自己在「善緣銀行」人緣帳戶中的實力,現在是,過去是,未來也是。